11月27日,由梁鸣执导的《日光之下》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与观众见面。该片曾在剧本阶段就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并惊艳亮相多个电影节,收获国内外27项电影大奖。其中包括在2019年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导演以及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荣誉。
作为梁鸣的首部院线长片处女作,经过7年剧本打磨和1年筹备,影片如约而至,他的电影梦想也终于实现了。
这位新锐男导演的首部院线长片处女作,以少女谷溪的视角切入,讲述1999 年寒冬发生在中国北方边境小镇的一段往事。在电影正式上映前,我们和梁鸣进行了一次电话采访。
今天让我们走进梁鸣细腻的内心世界,听他讲述关于《日光之下》从「心」出发的创作故事。
《日光之下》定档海报
家乡情结是梁鸣创作《日光之下》的初心和来源
家乡,对很多人来说是命定的归宿。
正如《故乡,如此温柔》中所言:“发现故乡这个词,似乎只凝结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它意味着出走,也意味着遥远的回望,但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是犯错的孩子、迷途的青年、还是白发的老翁,故乡永远都是温柔的母亲。”
作为漂泊在北京的东北人,梁鸣和很多北漂的人一样,内心有浓厚的家乡情结,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再加上梁鸣本身比较怀念自己少年时期的那段时光,也就是影片呈现出来的时代背景(1999)。那些年是互联网没有兴起的时候,人与人还是依靠原始的方式沟通和交流,他们更珍惜彼此的关系和情感,即使不像现在足不出户就能拥有开阔视野,但一想到信纸上字里行间溢出的温情,内心总会涌入很多的纯净感。
浓烈的家乡情结和让梁鸣深切怀念的纯净感情,为《日光之下》的诞生种下了种子。后来,借着受伤修养的大段时间,梁鸣融合了诸多的新闻事件和他在家乡听到的一些故事,包括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听朋友们讲述过的边境故事、海上渔民故事等,这才有了《日光之下》的雏形,后来又经过长达7年的打磨,最终完成了《日光之下》全剧本。
然而剧本的完成,只是把家乡和“那些年”通过文字表述了出来,最终能否完整地把这一段「纸短情长」的少年记忆呈现给大众,还需要影片创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打磨。
就拿筹备之初的选景来说,梁鸣和团队几乎跑遍了东三省。梁鸣说:“我们舍弃了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往东北三省寻找适合的取景地。从北京开车到辽宁之后,又去了边境的几个城市,包括葫芦岛、丹东,之后又到了延吉、延边以及通化和这些边境周边的小镇和村庄。再往后,又到了黑龙江,主要还是去看伊春,走了这么多地方,看了这么多城市,最终还是决定就在我从小熟悉的小城去拍这个故事。陆上我们选择了伊春,海边的部分则放在了葫芦岛,包括海上渔船、码头这样的场景。所以我们其实是有两个大的取景地,一个是黑龙江伊春,一个是辽宁葫芦岛”。
《日光之下》剧照
如果说选景阶段,即使是走过不少适合拍摄的城镇,最终还是决定把拍摄场景定在了伊春和葫芦岛,是为了无限接近梁鸣记忆中的家乡。那么,在制景阶段,为了尽量还原梁鸣少年时记忆中的画面,他还找出了很多老照片作参考,即便知道每一处细节的还原,都是对有限拍摄预算的考验,梁鸣还是尽力去还原上世纪90年代那些让人怀念的物件。
梁鸣直言,因为城市化进程改造,曾经90年代的东西变得更少了,但是伊春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没有被拆掉的场景。拍摄的时候也尽量去避开一些穿帮的地方,将镜头更加集中在人的身上。包括谷溪和谷亮住的家,都是美术组改造的,以便能够支撑拍摄时候的采光。
也因为预算的原因,梁鸣清醒地放弃了使用一些庞大、复杂的场景镜头,而是用一些小的设计比如女主角谷溪家里的磁带、墙上的喷字等,用这些细节引导观众融入剧情中。
除选景和制景阶段的考究之外,拍摄阶段为了使影片画面呈现得更加真实和还原。在镜头语言上,则是选择尽可能抓取「自然光」,舍弃大量外部人造灯光。
《日光之下》剧照
伊春的冬天,日照时间极短,这给剧组带来不小的困扰。为了捕捉最真实的光线,剧组需要提前判断太阳光线的位置和方向,考虑天色的密度,再加上剧组大多数拍的都是日戏,所以每天都是在跟太阳赛跑,赶在日落前尽量完成拍摄。通过采用大量的自然光让影片尽可能呈现真实的视觉效果。梁鸣说:“我们觉得所见即所得,自然而然发生,同时这也是契合电影的气质”。
无论是创作灵感,还是影片画面最大化地还原,都承载着梁鸣的家乡情结,这种对家乡对少年时代清透记忆的坚持,也始终贯穿在梁鸣的整体创作中。
在影片冷暖交替的光线中,银幕前的观众得以体会梁鸣对创作的初心和真诚,将大家拉回那个隐隐忧伤又纯净的年代。
遵循「内心」的少女视角是偶然更是必然的选择
《日光之下》围绕一位少女谷溪(吕星辰饰)的故事展开。
谷溪因没有户口即将失业,她一边继续寻找着社会关系来办理身份,同时又要尝试着接纳哥哥谷亮(吴晓亮饰)的新女友庆长(王佳佳饰)。冬日来临,谷溪,谷亮,庆长的关系随着气温的骤降变得微妙且危险。如果说,三人间越发复杂的情感关系,是少女情感成长的记录,映射着整个故事的发展明线。那么,谷溪不规律的智齿疼痛就是少女的成人危机,隐喻着暗藏在外部现实环境的重重危险……
而这些都从少女谷溪的视角中缓缓道来。
《日光之下》剧照
电影的叙事视角有多种,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可以讲述一段故事,而不同视角的选择也可以造就影片独特的气质。首次独挑大梁,选择少女视角作为影片叙事角度,梁鸣表示这并非刻意设置,而是自然发生的结果。
一开始构建剧本时,梁鸣并没有想过「女性视角」这个概念,他就是很自然地在书写,谷亮、谷溪、庆长、冬子四个人的故事,虽然在漫长的7年里,剧本有了很多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更多的是人物设定、身份职业、周遭的环境和社会的状况,他们4个人,是一直都在的。只是在长达7年的剧本完善中,谷溪身上的女性特质一点点地打动着梁鸣。越是一点点地进入谷溪这个角色,越是会发现这个角色对世界的渴望,对爱的渴望以及她身上敏感又坚韧的女性特质,这些特质都让梁鸣觉得非常丰富。于是谷溪这个角色的整体丰满度,在梁鸣无意识的写作中,越发鲜明和极致,透过这个角色呈现的剧本故事线也越发完整和特殊。
梁鸣在采访中说到:“女性身上有一种天然的品质,就是外表看起来柔弱,但内心十分坚韧。这种内外对立的形象,让我对女性的心理特别感兴趣” 。因而在创作过程中,梁鸣也才极易被谷溪丰富的少女内心所吸引,从而不自觉地完善、加深谷溪这个角色本身在剧本中的表达。
剧本创作中,无意识的写作,使得影片少女视角的选择看起来更具偶然性。但是这种偶然性造成的结果反映在影片最终呈现效果和剧情叙事上,就会一定程度上促成影片最终选择用少女视角叙事这样的结果,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日光之下》剧照
梁鸣说:“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其实制定了多套方案,这些方案也包括从其他的视角叙述影片故事。但在剪辑环节上,我们才发现其他方案并不可行。采用其他视角叙事时会有一些跳戏,比如父辈故事以及哥哥那条犯罪线。于是我们在剪辑上做了减法,渐渐地把镜头集中在这位少女身上,让这个角色的少女视角更加极致,但是这个角色的极致感,也不是一下子就有的,也是一点点演变出来的。”
梁鸣还说:“其实,每个角色的结局他们都拍过,但是在后期的剪辑过程中发现,其实在三人关系中,谷溪的眼睛所捕捉到的东西是最能打动我的。她身上的敏感脆弱、她对爱的渴望、都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想要把这些放大,呈现给所有人看。”
就像观众观看影片的感受那样,观众通过谷溪和哥哥的生活,进入她的世界。那时候,谷溪的世界只有哥哥,渐渐地庆长,冬子、江老板等人进入了谷溪世界,带给了她很多爱,教会了她更多情感。但是,影片的最后,谷溪在家里找人,突然发现所有人都不在了,于是她的世界崩塌了。看似通过谷溪的视角,所有人的结局都没有明确,其实观众都明白,这条线上的人是逃不掉的。但是,如果当初选择犯罪线作为叙事的角度,那么一旦这条线崩了,他们那个隐秘的事情暴露出来,就不会有现在影片内容的极致感。
当然,好的角色塑造,也离不开演员的演绎,星辰和佳佳两位女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对谷溪和庆长的诠释,也是给到了梁鸣选择少女视角来做影片叙事角度的底气。所以说,剧本对于角色本身的极致展现,也是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拍摄过程中谷溪情感线的极致和完整,也就成就了最终少女视角叙事的必然结果。
《日光之下》剧照
就像李少红导演所言:“当我们讲女性电影,我们可能会想到电影主创是女性,或者故事是关于女性的故事,但还有一点,就是女性视角”。
中国乃至于世界女性视角的电影都不是很多,更遑论,男性导演拍女性视角的电影了,国际知名的也只是凤毛麟角而已,比如西班牙电影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日本导演岩井俊二。
作为首部院线长片处女作,又是男性导演,挑战未成年少女的视角,还能获得业内如此高的赞誉。如果不是对女性内心有多年且细腻的思考,即便有如蔡尚君、李少红这样名导的指导,也不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用心」的创作是打开机遇大门的钥匙
有关梁鸣的创作故事不得不提到其「演员」的身份。
2006年,梁鸣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表演专业,那时的他对表演没有明确的意识和方向。直到遇见导演娄烨,才让他真正理解了电影。虽然与之合作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花》戏份惨遭全删,但娄烨对电影的专注度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他。渐渐地,他对电影事业有了更大的期望。
2012年,在家乡情结和对电影热爱的双重作用下,梁鸣开始了《日光之下》长达7年的创作,期间也一直努力寻找拍摄电影的机会。
直到2018年,第三届青葱计划走入了他的视野。“当时大学老师苏老师向我推荐了青葱计划,但看了报名要求,觉得自己不符合条件,当时就没报”。然而,机遇永远都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在步履不停追寻梦想的途中仿佛有股力量在牵引着梁鸣。直到报名最后一天,梁鸣受一个导演朋友的鼓舞,才鼓起勇气决定报名试试,没想到就入选了。
青葱计划对青年导演专业实操化的扶持,为梁鸣的电影梦想插上了翅膀。期间,剧本工坊阶段导师蔡尚君、导演训练营导师李少红更是在剧本和导演思维上,给了他一些启发和建议。
梁鸣说:“进入青葱计划后,会更容易遇见伯乐,能提升创作的自信,同时链接人脉,得到了认可。你的剧本会有提升、有指点,而这些最终都会反哺到以后作品呈现上。”
梁鸣获第三届青葱计划五强荣誉
采访最后,梁鸣用自身经历鼓励青年导演。“我就是一个挺好的,鼓励别人的例子。坚持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恰好是因为我的坚持,我才有机会把想要拍的东西拍出来。同时最好多发展几个剧本项目,时刻为机会准备着。”
梁鸣身上有着青年导演的猛烈冲劲且不甘平庸,同时他又拥有女性温柔细腻且坚韧的内心世界。对于梁鸣来说,创作电影的历程,更是一个找寻自己内心的过程。
《日光之下》导演梁鸣
创作的魅力在于,它充满着不确定性,同时又让人满怀期盼。创作没有秘诀和公式,从「心」出发、用最真实的情感,才能创作出最动人的作品。
目前《日光之下》正在影院热映,期待着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体验梁鸣镜头中一段撕裂挣扎的少女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