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者李迅 | 先掌握基本功,再发挥个性

时间:2023-10-04

上一届青葱计划,李迅老师从国内创投环境的分析谈至国内外艺术电影市场的发展,以讲求高概念的艺术电影为原点,讲到电影美学中内容与形式如何统一,为青葱学员打开创作视野。本届青葱计划训练营第一场交流课再次邀请李迅老师,继续为学员带来前瞻性思考与指导。

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与创作现象,李迅老师从创作基本功延伸至创作前沿热点,围绕电影观念、创作方法等方面,与学员们进行了多维度的研讨交流。他建议大家首先要了解不同的电影观念、方法、程式,掌握类型片创作的总体框架。其次要在类型模式下凸显独创性,表达比较深刻的思考。

以下为本次李迅老师交流课精华内容摘编。

YC1L0486-opq581654801.jpeg

李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资深策划。主要研究电影美学、类型电影及世界电影创作趋势,曾参与《夏洛特烦恼》《地球最后的夜晚》《满江红》等商业上比较成功的电影项目。


在电影节趋势的变化下

如何制作有个性的商业片


李迅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国际电影节的最新发展情况,并表示过去这些电影节大多都是张扬或倡导艺术创作,但近几年,情感故事、社会热点和有趣的人物传记都成为了热门题材。这些作品甚至有可能入围主竞赛单元。

实际上,即便是制作艺术电影,也需要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和情感,找到与观众的连接点。创作者需要具备亲近观众的策略和观念,并且需要适应当前的变化和形势,制作有创作个性和艺术品质的商业片。

在创作中,所谓“个性”,是在参照正统、经典和规范的类型创作模式的前提下彰显的,而不是随意进行天马行空的自我表达。创作者需要在一般观众耳熟能详的陈套和程式的基础上,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30.jpeg

在李迅老师看来,对社会现实有深入思考的类型电影或许更能获得成功。进一步讲,影片中的现实指涉不应该是零散的、单一的或偶尔为之的。影像应该展现出导演对当下社会与人的关系的整体思考。这种思考不像艺术电影那样可以直抒胸臆,而是要通过类型化的方式来呈现,比如讲故事,戏剧性,营造冲突等。

那么,如何颠覆传统、制造差异和反差?如何将个人创作的故事和题材放在一个以前没有人表现过的点去呈现?这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以科幻电影为例,这类电影在处理科幻故事的时候,一般应采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成果、概念或理论去衡量故事的可信度和合理性。否则,可能会陷入俗套或落后的概念中。

面对众多经典、伟大的作品,要怎样才能与之不同并获得成功呢?这就需要站在一个非常前沿的位置,确保自己的创作思维与它们处于同一水平。

31.jpeg


感性理性相结合

考虑受众的安全感


在类型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注意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李迅老师认为,当创作者不得不去修改特定的内容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阉割或者改变自己的初衷。他建议青年导演不应让自己屈从于一些道听途说的限制,也不应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原始想法不能被改变,而是应该考虑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思想。

在提及思想时,李迅老师表示大家可能会受到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但创作并非如此。在创作过程中,理性和感性的界限可能会完全模糊。

“我们不排斥使用感性方式进行创作,但在最后考虑时,需要用理性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们需要在不摒弃感性创作的同时,用理性来输出解决方案。”

32.jpeg


此外,在创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价值取向。电影中可能会出现多种价值的情况,即故事叙述中不同的人物立场会构建出不同甚至相斥的价值观念。观众往往更愿意看到多价值观的出现,因为这与他们的生活遭际和体验相吻合。即使某些角色的行为看似不合理,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可能发现这样的人,并且会理解他们。

当导演或编剧在塑造主要人物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观众是不会接受一个主要人物一直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他/她可以开始或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个三观不正的人,但到影片的叙事高潮或结尾时他/她一定要回归主流价值。这样观众才会有道德上的安全感,因为他们在观影全程有可能一直在认同这个人物。哪怕主人公是个罪犯,观众跟随他/她过了一把暗黑爽感的瘾,但一定要在结尾叙事回归正义才心安理得。

这就是好莱坞电影中犯罪分子最终都会被绳之以法或是改过自新的原因。多价值的状态最终还要回归到单一价值,也就是主流意识形态或主流的价值观上。不是好莱坞愿意这样做,而是票房规律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因此,在制作体量较大的电影并期冀院线发行获得高票房时,就需要考虑到人物设定和叙事进程中多价值的交互甚至冲突的状态,以及观众在观影之后是否能回归到他们习惯的日常生活并获得社会群体意义上的安全感。

33.jpeg



外在形式取决于故事本身

以小博大更要独具特色

在交流中,李迅老师强调了故事的重要性,指出一切形式都应该建立在扎实的故事基础上。对于视觉效果、高概念设定和科幻元素,他认为如果一部作品能够不依赖这些外在设定而依然保持吸引力,那么它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强行加入这些元素。

以3D电影为例,如果一部电影被制作成3D版本,那么制作团队首先需要论证并明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形式。如果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那么也许他们就拿不到相应的投资或预算。

34.jpeg



同样的道理,无论是科幻还是其他类型的电影,视觉效果和特定技术的投入都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故事,否则何必为此增加成本。

从市场角度来看,的确大型制作、明星阵容和出色视效的影片在市场上更受追捧。科幻、惊悚和动作这三种类型的标签也较为受观众喜爱。首先,大型制作往往能够提供更加生动的视觉效果和紧张刺激的剧情,这些都可以满足娱乐的需求。其次,由于观众每年的观影时间有限,他们在选择影片时,自然会倾向于那些能提供独特娱乐体验的作品。

但总的来说,电影能否成功的关键仍然是故事的质量和美学的独特。在面对多样化的电影类型和制作规模时,小制作影片需要找到自己的独到之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外在形式的探讨再转入故事内容层面的交流。对于内容创作存在为题材而创作的现象,李迅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两大值得关注的题材的看法,一个是边缘题材,一个是成长题材。

35.jpeg



越来越多的电影选择去描绘边缘群体的故事时,也会有一些电影被批评过度消费或者“剥削”这些群体。李迅老师表示,的确存在一些电影把边缘群体作为娱乐化的工具,制造煽情和苦情元素以吸引观众,达到票房营收的目的。

他认为,要避免消费或猎奇边缘群体的问题,电影创作者应该尝试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些群体的真实处境,而不是滥用煽情技巧或者堆砌苦情戏,刻意榨取观众的眼泪。这需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尽可能地了解和理解边缘群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包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谈到成长母题作为青年导演最普遍的创作母题时,李迅老师建议,要让发生在过去的成长故事焕发生机,讲述时需要将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并产生呼应。不论拍摄的是多少年前的故事,最关键的是导演要对现在、对当下的境况有独立的见解,然后从当下的观点出发回顾过去,最终将两者紧密结合,这样才有可能让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具有当代感,与当下的现实、与当下的观众产生共鸣。

整理 | 朱嘉韵
编辑| 熊嘴兽
平面设计 | 妙可
责任编辑 | 孟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