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三八女神节的致敬--你好,中国女导演们!

2021-03-08

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不仅是今年春节档的一匹黑马,其51亿的票房成绩也已经冲入了中国影史票房的前两名,仅次于56亿的《战狼2》。导演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让母亲李焕英成为了大银幕上闪亮而永恒的珍贵记忆,该片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女导演群体中“女性力量”的独特视角与人文关怀,也让人们期待“女性风潮”在行业内创造多种可能。

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伴随着《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大卖和更多女性题材的蓬勃涌现,我们也要真诚地致敬中国女导演们,感谢你们让观众看到了世间别样的风情。


男女导演的性别平衡终于在改善


一直以来,在世界电影产业内,女性导演、女性编剧、女性制片人等从业人员,其比例都远远低于男性,在《好莱坞女性幕后工作者数据解读》中显示,美国电影 Top 100 里,女性导演的比例仅为 7%。


女性导演在电影之路上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一方面是社会对于女性导演的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导演在体力、掌控力、情绪控制上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女性生儿育女的社会责任带来的事业羁绊,使得女性导演的数量和以女性导演为主导的影视作品数量远远少于男性。


所以,当下的电影环境就更需要有代表性的女性导演出现,来打破边缘化的命运,并利用自己的人生体验,从女性的细腻视角出发讲故事,给电影创作和电影风格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新意。


可喜的是,中国女导演一直不乏性别觉醒意识,积极为女性发声,展示着女性导演群体的才华与坚韧。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李少红、赵薇、李玉、许鞍华、张艾嘉、文晏等等,她们的作品对于女性的描摹刻画非常有感染力,其中对于反思女性命运的内容,成为了电影史上的宝贵财富,也逐渐形成了在电影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她力量”。


而现在这股“她力量”也同时在全球快速壮大,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女性电视和电影研究中心的年度“赛璐珞天花板”(Celluloid Ceiling)报告显示,2020年,在100部好莱坞最高票房电影中,女性导演占16%,高于2019年的12%、2018年的4%,创下新纪录。该中心创始人Martha Lauzen博士表示,执掌重大项目的女性导演数量连续两年增加,可以说明性别平衡终于在改善。


2021年的柏林电影节和2022年美国的奥斯卡也都将开启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性别平等,让电影变得更加多元,支撑“她力量”的发展和稳定。



 女导演的价值和优势

    就在于她是女性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杰出代表之一,李少红导演1988年独立执导《银蛇谋杀案》开启其导演生涯,影片大胆融合多重电影元素,展示了李少红导演在选题和类型上的勇敢。而她在之后的创作中,更是慢慢融入了女性创作者的身份特征,《红粉》《橘子红了》《恋爱中的宝贝》《大明宫词》《妈阁是座城》等作品都将女性置于不同的复杂生存环境中,审视她们内心的忧患、悲喜、挣扎、坚强,从女性的角度来诠释爱与权利,反思女性的独立与定位。


得益于李少红导演的驾驭能力,她的故事可以久远,可以现代,可以发生在庙堂,也可以在现代都市,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思潮的烘托,使得李少红导演的作品内涵深远,打破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文化体系。


14661615456960_.pic_hd.jpg


作为一名女性导演,李少红导演认为,女性电影并不是男性电影的对立,不是女权主义论调,而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开放的电影空间,给世界提供一个从女性视角观察人生、人性的角度,“女性电影的特点就在于视角,女导演可以凭借着潜意识里对女性直觉的准确把握,深入到女性的内心,传达女性独有的体验,有了这个认知,我才开始自觉地去从女性视角拍摄女性电影,这也给我的电影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我们和男性导演一样,同样亲历了这个时代的所有,只不过女性看待事物的视角不一样,她的解释和感受不一样,最后出来的结果可能和男性关注点完全不一样而已。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女导演的价值和优势,就是因为她的性别。”

李少红导演的新作是与张艾嘉、陈冲合作拍摄的《世间有她》,影片已经定档4月30日上映,主题是“爱和治愈”,讲述当代女性在这个特殊时期的选择、付出和担当,这部电影同样是在为女性代言,让外界看到不一样的“她”。


14641615456959_.pic_hd.jpg


中国女导演越来越“给力”


如果说李少红导演作为“第五代”,其成就早已经有目共睹,那么,近年来越来越多女性导演的涌现,则给中国影坛带来了新的惊喜。这其中,少不了像李少红、张艾嘉、李玉等导演的传承与鼓舞,让中国女性影人勇敢、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2007至2010这三年,李玉导演推出了2部作品,《观音山》《苹果》从女性生活不易入手,直接将血淋淋的现实展示给观众,没有美化,没有掩饰,不再歌舞升平,不再畏首畏尾。即使现实残忍,导演仍想告诉观众,女人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也正因为其女性形象的真实感,才让大众看到了女性的力量。


14651615456960_.pic_hd.jpg


2013年,赵薇导演的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讲述了一群青春少年从大学校园的追爱之旅到步入社会的迷雾和抉择的故事,不但带起了国产“青春片”的潮流,其中刻画的女性群像的成长过程——叛逆、追逐、热烈、勇敢,向往,令观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14721615456961_.pic_hd.jpg

2017年,文晏导演的《嘉年华》成为一部话题之作,影片聚焦于少女性侵问题,有着冷酷的主题,但是文晏却在片中传递出身为女导演的责任感和温暖。触碰这样敏感的题材,文晏可谓勇气过人。


14681615456961_.pic_hd.jpg

而2017年的另一部国产优质片同样出自一位女导演之手,她就是张艾嘉导演的《相爱相亲》,影片讲述了三代人的情感,细腻与温暖的质地,显然是张艾嘉导演作为女性导演所呈现出的特色。而张艾嘉作为一位优秀的女性电影人,其导演的《心动》《少女小渔》等已成为华语片经典之作。


14731615456962_.pic_hd.jpg


2019年,白雪导演的《过春天》上映,电影引领观众走进了一位少女的内心世界,也令人真挚地感受到了青春中的爱与痛,这是白雪的处女作,但是却老练沉稳,有一种女性对青春情爱的艺术表达,让人看到了女导演群体迎来的创作“春天”。


14671615456960_.pic_hd.jpg


也是在这一年,由姚晨主演的女性题材电影《送我上青云》登陆大银幕引起很大反响,导演滕丛丛打破了女性传统的隐忍形象,将女性内心的欲望释放,以迥异于过往的手法,讲述了女记者盛男的一段寻求爱欲亦是寻找自我的旅程,其站在女性尊严角度的关怀和深刻辩驳被誉为是一次中国女性电影创作的进步。


14711615456961_.pic_hd.jpg

导演滕丛丛曾经因女导演身份而受到过冷落,但是,她现在已经能够坦然地拥抱自己的“女性导演”身份,她认为,中国电影市场上,尤其是商业片领域,里面的女性形象往往都是功能性的存在,没有自己的灵魂世界,只是起辅助男性成长的作用,所以,要有更多的女性导演来改变这种片面化,展示中国女性影人独特的价值,提倡对社会上每个人的尊重,对两性都投射同情和理解。


令人惊喜的是,在中国导演队伍中,女性人数占比越来越高,而她们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向观众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女性导演用作品逐渐突破大众的性别狭隘


女性视角并不意味着女性创作者的视野只能被拘束于自我观照。当女性意识主动觉醒,她们对男性视角的『兴趣』助力她们在创作实践中改变自我,进而突破身份和性别的同一性。


在这类型影片的创作上,香港的许鞍华导演和第五代导演宁瀛可谓是女导演中值得一提的存在,她们用“她的镜头”拍摄出了不逊于男性导演的“他的故事”,突破了大众在认知上的性别狭隘。


许鞍华导演的《男人四十》,以男性为主体,展现了男人四十不惑的中年困境。她的女性视角对于男性的刻画细腻而生动,仿佛能够发现别人看不见的细微的蛛丝,让观众产生了极其强烈的情感共鸣。


14691615456961_.pic_hd.jpg


宁瀛导演的《民警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男人的故事,从民警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烦事中拍出了时代感。导演拆开了生活的里子,却没有缝上,几乎不带任何成见的记录和呈现,时代、生活、人物的本来面目得到极大程度的还原。


14701615456961_.pic_hd.jpg


女导演和她们创造的对象通过作品突破了人们约定俗成的性别狭隘,在男性的世界里,释放出她们旺盛的表达欲,瓦解了男性形象的刻板。


女性电影从来都是电影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众多的中国女性导演更是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感知,展现出中国社会变革之下,个人命运的流转。她们的作品对于了解时代的主题与变奏,人们心中的追求与梦想,是绝佳的参照。正如导演李少红所说:“我觉得我有责任让大家看到每个时代,女人的状态。”


人生之苦、爱恨别离、生死尊严在女导演们的镜头中有着独到的韵味,与女性的成长经验相互碰撞和融合,观照着男女无别的人性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而在未来,属于“她”的光影必然会照射到更广阔的空间,更多中国女导演的创作表达也将被赋予勇气与果敢,能够基于当下中国丰富的创作土壤,在银幕上建立起女性电影的新语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