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力量 新导演的路不好走,筹资难、发行难、入市难……初始阶段的门槛,能拦住大多数人。而有一些人,依旧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文本,得到各方的帮助和扶持走到台前。「新锐力量」这一栏目,将会着重跟踪报道这些年轻的电影导演们。他们是中国电影未来之光,希望未来中国电影因他们而闪耀。
2017年,破釜成舟的顾晓刚导演将电影《春江水暖》的首次投递到电影创投会。出于对电影《春江水暖》的喜爱,创投会后梅峰老师成为《春江水暖》的艺术指导,制片人黄旭峰随后也加入其中,在他们的推动下影片一点点走向质变。
《春江水暖》海报
两年后,《春江水暖》作为戛纳电影节第58届“影评人周”中的单元闭幕影片首映并角逐“金摄影机”奖。同年,西宁FIRST影展上,《春江水暖》同时揽得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之后又斩获第二十七届德国堡国际电影节影评人选择奖、第20届东京FILMeX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获得国际认可。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澳门国际影展上,电影《春江水暖》又在诸多华语新生代作品中拿下最佳电影奖。
在《春江水暖》之前,顾晓刚导演还拍摄了纪录片《种植人生》,讲述了一家人回归田园生活的人生步履,对农村的种植观念做了深度的探讨,并获得了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纪录片奖。而这部影片正是顾晓刚短片实践的产物。
《种植人生》海报
其实,顾晓刚大学读的是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在校期间,他经常向学校动画班同学借DV,试图用影响的方式记录生活,甚至专业课的期末汇报,他也会用视频的方式呈现。
随后,他参加了多个影展,被杭州亚洲青年影展选入参加训练营。影展和训练营的经历丰富了他对电影的认知,也让他产生了用电影记录时代的念头。
“我只有尝试去做了,才会发现自己有没有所谓的天赋吧?”
凭着一腔热血与专注,毕业后顾晓刚在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广告系继续旁听,随后又分别在栗宪庭电影学校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进修,不断向自己的电影梦靠近。
通过参与电影节的创投班、带作品参加各大电影节,非科班出身的顾晓刚很快的融入了这个圈子,在活动中对电影产生新的启蒙和想法,并迅速从前辈身上汲取所长,日渐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导演。
《春江水暖》剧组主创在戛纳电影节
对于顾晓刚来说,电影很小又很大,它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生活也是电影的一部分。很多观众看完《春江水暖》都被影片的真实性打动。
“主要是有‘时间’的参与,这个时间的参与不仅是指我们执行上花了很久,‘时间’本身也是这部影片的重要角色之一。”顾晓刚导演对此是这样回答的。
《春江水暖》也可以说是顾晓刚的一次“全家总动员”,电影中,除了顾母、江一、顾喜是专业话剧演员之外,其他主角均来自顾晓刚的亲戚后援团。
《春江水暖》选用大量非职业演员则是顾晓刚基于美学系统的考虑,“我们想呈现一幅类似《清明上河图》般的时代市井画卷,真实纪录一座城市10年变迁的风物志。它不是靠演就能演出来的,它是需要人物在这几十年的生活才可以做到的。”
《春江水暖》海报
独具韵味的富阳方言搭配非职业演员天然未经雕饰的真实,除了长镜头,电影营造了非常真实淳朴的生活纪实感。
电影的完成度很高,但其实耗时三年制作,同时邀请素人演员出演,都只因一个非常无奈的幕后原因,那就是「缺钱」。
据顾晓刚回忆,《春江水暖》计划拍摄富春江春、夏、秋、冬四季的场景,为了抓住记录富阳城市变化的最佳时机,团队决定在没有合适资方的情况下自掏腰包先开拍。
随后顾晓刚申请了几笔贷款,又借遍了亲朋好友,筹集到的资金也是杯水车薪。
纵使面临时间和资金窘迫的双重压力,顾晓刚还是保持着极大的耐性,对电影的热爱驱动他无论如何也想把《春江水暖》拍好、拍完。
《春江水暖》剧照
在剧组将要弹尽粮绝前,工厂大门影业加入了《春江水暖》的制作和出品,并最终和顾晓刚导演一同完成了《春江水暖》的拍摄。
导演顾晓刚的家乡在浙江富阳,六百年前黄公望在此用了七年时间创作出了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而六百年后在绵延的富春江畔顾晓刚以由夏到春的四季更迭为脉络展开的故事,绘制着属于自己的富春山居影像。
“在绘画和中国传统哲学里常说的一个词是‘艺可通道’。(道即宇宙和自然背后的道理和天机)”在专访中顾晓刚导演这样说到。所以,《春江水暖》既是对《富春山居图》的映照,也是对其的致敬。
导演顾晓刚
《春江水暖》看似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当代家庭故事,里面却涵盖了导演自己对时代命题——子女婚姻、买房、养老等的独特思考。
《春江水暖》影片初始有一处令观者印象深刻的12分钟的横移长镜头, 如一幅流动的富春山图轴徐徐向右展开,而人物如行进在画作之中就像“中国卷轴画”在展开的时候景物也层层展开。
而影片中顾家的故事也是一点一点发展:从“夏”的热烈开始,经历秋、冬的纠缠,最终“春”江水暖;故事从母亲的寿宴开始,到母亲突然发病失智,需要四个儿子轮番赡养照顾。在赡养母亲的四季轮转里,也引出了儿子们不同的家庭故事与城市发生的变化。
顾晓刚说,自己原本想拍父母经营饭店被拆迁的故事,随着在调研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时代与城市的巨变,普通人生活由之而来欢喜忧虑,种种缘由让他决定从片面和细微入手去呈现一个更大更全面的命题。
确实,影片中展现的,都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跳脱的、不尽如人意的真实情况,具体而惶惑。“原本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叫「Be cool Be warm」翻译过来片名叫做冷暖人间,这便更能解释影片有冷有暖的整体调性。”
《春江水暖》剧照
顾晓刚决定做电影时,身边为数不多支持他的专业导师姚琛对他说,“艺术工作本质上就是探讨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只有知行合一的体会,才能创作出打动别人的作品。”这句话在潜移默化中一直影响着顾晓刚。
采访中,顾晓刚谈到“美学”这个词的频率比“电影”高很多。也许,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把拍电影当做是一次「创造美」的过程,乐在其中也痛在其中。
“《春江水暖》我们企划了所谓的三部曲,即《千里江东图》这个长卷的电影想法,此次面世的《春江水暖》亦是该三部曲中的首部作品。接下来我会投入到杭州钱塘江这一部分,整个三部曲做完大概需要十年吧,这也算是我接下来的一个电影规划,目前我还是会留在家乡的。”